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6 幼儿园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中的导入策略主要有激趣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 )导入。
A.观察 B.问题
C.互动 D.探究
2.幼儿体育活动的活动量取决于活动的( )、密度和时间三个因素的综合情况。
A.场地 B.材料
C.准备 D.强度
3.壮壮为了别人手中的玩具而打他人,壮壮行为属于( )
A.敌意性攻击 B.工具性攻击
C.目的性攻击 D.意向性攻击
4.教师在大班幼儿已有超市购物的经验基础上,组织开展一节社会活动“逛超市”,引导幼儿学会理性消费、合理消费、按需消费。此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是从( )入手。
A.教材 B.兴趣
C.联系 D.经验
5.许多幼儿在医院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开始哭了。幼儿对白大褂医生的记忆类型属于( )
A.形象记忆与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与运动记忆
C.情绪记忆与逻辑记忆 D.运动记忆与情绪记忆
6.社区资源包括:自然资源、( )和生活设施资源。
A.人文资源 B.教育资源
C.环境资源 D.人力资源
7.教师应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能力、及时转变角色的能力和( )的能力。
A.分析幼儿 B.与幼儿交往
C.评价与反思 D.与幼儿游戏
8.关于幼儿语言发展阐述正确的是( )
A.从自我中心语言到社会化语言
B.从社会化语言到自我中心语言
C.从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
D.从独自语言到内部语言
9.皮亚杰设计的“三山实验”结果反映了3~4岁幼儿思维具有( )
A.直观性 B.自我中心性
C.形象性 D.经验性
10.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让孩子尽量说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这可以发展孩子的(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二、判断题
1.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教育。( )
2.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活动的情况和安排以安全为第一原则。( )
3.幼儿园应当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学习为基本活动,启迪幼儿智力。( )
4.《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多于2小时。( )
5.幼儿园教育要与 0~3 岁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
6.幼儿教师只需要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不需要插手保育工作。( )
7.父母是孩子交往早的人,和父母的关系是子女形成的第一个人际关系。( )
8.一般情况下,4 岁半的幼儿经过一年的幼儿园的教育,在与家长或亲人走散的情况下,能够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 )
9.教师要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因害怕惩罚而说谎。( )
10.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需要睡眠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
三、简答题
1.按照儿童游戏的社会性水平进行分类,学前儿童游戏可以分为哪几类?
2.简述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
四、案例分析题
大班幼儿洋洋九月就要入小学了,妈妈为了让洋洋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每天洋洋从幼儿园回来以后,便让他做10道20以内的计算题和认读20个生字。可是洋洋总是被院子里孩子们的笑声吸引,不到五分钟便会以各种理由开溜,注意力不集中,后完成妈妈的任务用了一个半小时,而且效果很不理想。
请从幼小衔接和幼儿注意分散角度分析洋洋完成任务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幼儿园教育活动导入策略主要包括:激趣导入;游戏导入;情境导入;问题导入。
2.D【解析】略。
3.B【解析】工具性攻击行为指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物品所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本身指向于一个主要的目标或某一物品的获取。敌意性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目标,其目的在于打击、伤害他人,如嘲笑、讽刺、殴打等。
4.D【解析】作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的,幼儿的学习也离不开他们的经验基础。因此,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和编选也须考虑到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点,所设定的活动内容应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范围,只有来自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唤起他们的表达、表现欲望,进而获得可能的发展。
5.A【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记忆。
6.A【解析】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主要有以下策略:(1)社区中自然资源的利用;(2)社区中的人文资源的利用;(3)社区中的生活设施资源的利用;(4)幼儿园为社区提供教育服务。
7.C【解析】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对幼儿进行行为辅导的能力;沟通的能力(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能力);独立思维与创造的能力;适应新情境的能力;及时转变角色的能力;反思能力(不断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8.A【解析】皮亚杰认为,7岁以下的儿童,其思想是自我中心的,他们缺少持久的社会化交谈,他们不能隐秘任何简单的思维,因此,他们没有个人化。又由于缺少真正的思想交流,因此,他们也没有达到真正的社会化。直到7、8岁,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才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9.B【解析】皮亚杰设计的“三山实验”结果反映了3~4岁幼儿处于不守恒阶段,认为对方所看到的就是自己所看到的那样,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
10.A【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二、判断题
1.×【解析】广义的幼儿教育是指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狭义的幼儿教育仅指幼儿园教育。
2.√【解析】略。
3.×【解析】幼儿园应当适应社会的需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启迪幼儿智力。
4.×【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少于2小时。
5.√【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第十一条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6.×【解析】保育和教育工作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不可分割的关系是由幼教工作的特殊性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虽然保育和教育有各自的主要职能,但并不是完全分离的。教育中包含了保育的成分,保育中也渗透着教育的内容。
7.√【解析】略。
8.×【解析】具体参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目标“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目标。
9.√【解析】略。
10.×【解析】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需要睡眠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三、简答题
1.依据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可将学前儿童游戏分成以下六种:
(1)非游戏行为; (2)旁观游戏; (3)独自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2.(1)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2)幼儿自身的特征;
(3)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4)父母的鼓励; (5)教师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
(1)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幼儿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像案例中这样让洋洋学习20以内的计算题和认读20个生字。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幼儿教育的“关键期”,不利于儿童天性的发展,容易形成错误的儿童观。
②不能把幼小衔接看作是单纯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家长应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而非智力的发展。家长急于求成,反而使儿童求知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不强,缺乏上进心。就像案例中的洋洋,让他学习一年级的知识,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上进心。
③幼儿阶段教师要动员家长做好幼儿入小学的准备,学习准备(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按课程表取书,学会有条理地整理书包和管理好学习用品,从小养成孩子放置东西整洁有序,爱惜书本和物品,看书、握笔姿势正确,在固定地点认真、专心地看书、绘画等学习习惯。
(2)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有:
①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案例中,妈妈为了让洋洋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每天洋洋从幼儿园回来以后,便让他做10道20以内的计算题和认读20个生字。幼儿如果长时间处于单调的活动状态下,容易发生疲劳,由于疲劳又会分散注意。
②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案例中,洋洋后完成妈妈的任务用了一个半小时,而且效果很不理想。家长没有让洋洋劳逸结合,只是一味地让洋洋做题和认读生字,家长应该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
③无关刺激的干扰。案例中,洋洋总是被院子里孩子的笑声吸引,不到五分钟便会以各种理由开溜,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幼儿很容易被新异、多变、强烈的刺激物所吸引,这些都容易使幼儿的注意分散,也就是引起了幼儿的无意注意。因此,家长应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这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